挂接或夹持被抛光制件所用的挂(夹)具合理与否,也会直接影响电抛光工艺能否正常进行。选用时应能满足:
(1)能稳固地挂(夹)住被抛光的制件,且要保证电接触良好,尽量减小接触电阻。
(2)所取形式应尽量保证电流密度能均匀分布到被抛光制件的各个部位,使抛光作用分布均匀。
(3)结构应尽量简单和小型化,以便于加工制造、降低成本和方便使用,还可减少屏蔽作用和其他副作用。
(4)良好的导电性和在电解液中的化学稳定性等。显然,能同时满足上述各项要求的挂(夹)具是不太现实的。这是因为:
(1)绝大多数电解液都具有一定的腐蚀性,而且有些电解液的腐蚀作用很强。要完全避免挂(夹)具的被腐蚀,很难办到。
(2)被抛光制件的结构、形状的多变性,使能同时适用于几种或多种制件的挂(夹)具的设计和制造都很困难。
(3)工艺要求的多变性。
比较常用的挂(夹)具为:
(1)挂钩式。大多用$2mm~5mm的金属(如铜、镍、不锈钢等)棒或宽度为3mm~10mm、厚度为1mm~3mm的金属板条弯制而成。图1-22为常用的几种挂(夹)具的形状。
(2)弹簧夹子或细丝夹子式。
(3)磁力式,包括电磁和永磁两种。
(4)专用特别挂具。用于工艺要求高或特异型制件。
最后要指出,在电抛光时,必须使被抛光制件挂(夹)具持牢固,以免制件掉人电解液中。若电接触不良,就会造成局部表面拋不亮,或未被抛光,或发花起黑斑,甚至会出现烧焦、回火或熔蚀现象,严重时会发生电火花,引起意外事故。